共同推进高层次艺术人才培养

来源:河南日报发布时间:2024-04-07 14:05:30浏览次数:504

  “抛开了威赫赫龙车凤辇,别新野到重陵挥舞牛鞭……”4月4日,洛阳市隋唐城遗址植物园内,洛阳曲剧院在牡丹文化节期间流动上演经典曲剧《刘秀还乡》,吸引了众多观众一路“追剧”。一边赏花,一边听戏,别有一番风味。

  舞台上,来自洛阳职业技术学院戏曲艺术学院的李若萌正在认真演出。李若萌是一名大一学生,学戏有五六年了,但之前这样登台演出的机会并不多。

  “现在和同学们经常有机会参与各类专业演出,对我们的舞台经验、应变能力等有很大提升。”李若萌感觉收获满满。

  戏曲是角儿的艺术,人才培养是戏曲艺术薪火相传、持续发展的根基。作为向文艺院团培养输送专业艺术人才的主要渠道,艺术院校如何培养更多符合新时代戏曲传承创新要求的戏曲人才,是新时期面临的重要课题。

  紧密牵手文艺院团、文化企业,在专业建设、课程设置、师资力量、教材编写等方面深度共享、充分合作,让院校戏曲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、戏曲发展零距离对接,洛阳职业技术学院戏曲艺术学院探索出产教融合育人模式,是我省新时期戏曲人才培养的生动缩影。

  百教不如一练,百练不如一演。“我们整合社会力量成立了洛神艺术产业学院,并在全国各地建立实训基地,实现每个专业背后都有院团、企业支撑,让同学们有更多机会走出校园、走上舞台。”洛阳职业技术学院戏曲艺术学院院长潘华说。

  国家京剧院院长王勇说,文艺院团与艺术院校之间加强合作,通过跟踪培养、创新机制、联合演出等方式,打通教学、练功、创作、排练、演出的全流程,能够为青年学子搭建成长“快车道”,以戏促功、以演育人,破解人才难题,推动舞台艺术在新时代的可持续发展。

  近日,来自河南豫剧院青年团的一群演员“出圈”。他们在山东济宁嘉祥县纸坊镇隋庄村演出,6天10场大戏场场爆满。2013年,河南豫剧院青年团成立时的班底,正是我省与中国戏曲学院合作开办的首个豫剧本科班毕业生,他们被誉为“河南豫剧黄埔军校第一期”。

  在新时代文艺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,急需出现更多高层次戏曲人才、戏曲拔尖创新型人才。当前,河南大学河南戏剧艺术学院正在筹建我省高层次艺术戏剧院校,先后聘请京剧名家于魁智担任院长,李胜素担任艺术总监,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李树建担任名誉院长,众多大咖加持,备受期待。

  “学院将整合相关院团资源等,按照相关要求,实行院团所一体、教创演结合,让名家成为名师、舞台变成讲台、实践就是授课,共同推进高层次艺术人才培养,为传统戏曲尤其是豫剧,培养更多名角新秀。”该学院相关负责人说。

  不论是院校教育,还是院团培养,都少不了老一辈戏曲名家大师的传帮带。在洛阳职业技术学院戏曲艺术学院的“大师课堂”上,洛阳豫剧院国家一级演员陈大华、刘亚林每周都会为一些尖子生“开小灶”。

  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虎美玲从艺60多年,收徒超过百人,带出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豫剧人才。“戏曲培养到了一定阶段,具有个性化特点,需要一板一眼、一行一止、一字一句地去教,通过口传心授把传统艺术的精髓传承下去。”虎美玲说。

  传统文化的回归,呼唤更多年轻人投身戏曲行业。“目前学校生源不足,没有更多选拔余地。”潘华建议,需要在公众中加大戏曲文化普及力度,推动戏曲走进大中小学,从娃娃抓起,培育戏曲人才成长的沃土。

  郑州市文化路第二小学因邻近豫剧团体,早在20多年前就与戏曲结下不解之缘。“学校如今在五六年级开设了戏曲知识普及课,同时通过社团形式开展戏曲教育,从这里走出过专业戏曲演员以及河南省少儿戏曲小梅花奖的获得者。”该校党委书记弓书玉介绍。

  4月1日,是郑州市文化路二小戏曲社团“花朵班”“苗苗班”排练的日子,小剧场内传出咿咿呀呀的豫剧唱腔,孩子们的表演一板一眼颇具韵味。在这些稚嫩的“花朵”“苗苗”身上,我们看到了传统戏曲薪火相传、生生不息的希望。

文件下载